金镛随张占魁等武师学艺十余载,武功日臻成熟,在津名声越来越大。但他仍不满足,不顾年迈的父亲要他娶妻生子之后再深造的要求,毅然变卖家产,携资南行,遍访名师高手。因为当时师爷应天文已近百岁,必须抓紧访寻;再则金镛也想乘童子之身增长技艺。后人为近代武术家立传时,有“韩慕侠三十而不娶,携资寻师走天下”之说。

  在南游途中,路过太谷县,拜见了李广亭、宋约斋、车毅斋三位形意大师。在他们悉心指教下,其形意拳术又有大进。

  随后金镛又来到蒲州,拜访武术名家戴拜陵的后人,也受益不浅。

  最后,金镛到达了九华山。但无论怎样苦苦寻找,也终不见师爷应天文的踪影。

  金镛毫不气馁,宁愿踏遍安徽崇山峻岭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

  金镛走遍了高深谷,访遍了寺观古刹,后来寻到一座叫“广华山”的山峰,正当他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上走时,忽而听到一阵救命的惨叫声。

  金镛循声望去,见一樵夫被一条花白巨蟒紧紧地缠着,情况非常危急,便提刀一个箭步上去,杀死巨蟒,救下了樵夫。

  就在这时,一个拄着拐、跛着脚,散着发的老者邋邋遢遢地走过。

  金镛一看这老者虽疯疯颠颠,却红光满面,气度不凡,于是便急步追上去,一直追了十几里路,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。

  追到一座庙宇,老者一闪就不见了。

  金镛进庙一看,一位身穿素青灰道袍的长者端坐在殿中,定睛细看,这位道装长者正是十几里路未追上的那位老者。

  这,就是应天文师爷。

  应天文,人称“应侠”,他和董海川同是八卦掌师祖红莲道人和铁拐道人的高足。

  董海川年长应文天十多岁,董下山较早,只得八卦奥蕴之八成,便北归,将八卦掌推广开来,形成北派八卦。

  应天文下山较晚,尽得恩师八卦真谛,尤其练就一身反八卦的绝技。故而中国武林界有“北有董海川,南有应天文”之说。

  老人家看到金镛为学八卦真功,近三十而不娶,不远数千里来求师,求教心诚,定有雄心壮志,为此甚为感动,愿将所学悉数传授。金镛在应天文处又苦练四年多,应将南派八卦绝技尽授于他。

  金镛后来才知道,应天文师爷虽身怀绝技,但因刚正豪爽,不满当政,看破红尘,才守住山门,来到这山深林密的广华山,自耕几分田地,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。

  金镛随应天文师爷学艺之时,惊奇地发现他虽已鹤龄之寿,但仍宝刀未老,身手不凡,他的八卦掌和手中的一对子母鸳鸯钺形似蛟龙,敏捷善变,动如闪电,定若泰山,刚柔相济,意境清新。其中一些掌法招数见所未见,闻所未闻。

  金镛在应天文师爷的言传身教下,苦练八卦掌真功,身上的功夫已好生了得。

  年近百岁的应天文师爷在一天晚上,穿了一套新道服,对金镛说:“你来广华山四年余,我已将八卦绝技无保留地传授与你,了却了一桩心愿,望你能像民族英雄岳飞、戚继光那样,为国为民,成就一翻事业。”

  次日清晨,应天文师爷就安祥地去世了。

  金镛此时才意识到昨晚一席话竟是师爷的遗嘱。

  他悲痛欲绝,将师爷埋葬,并为他披麻戴孝,焚香祭奠四十九天。

  为了怀念师爷应天文,金镛从广华山取回一块晶体石,刻上“广华山应侠老师之神位”字样,涂以红朱,并用玻璃罩嵌装,一直供奉在家里。逢年过节,必亲自焚香叩拜,虔诚至极。

  至此,金镛先后拜了九位老师,而应文天被尊为九师之首。为了永志师爷应文天授艺之恩,继承师爷“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之遗愿,他将“金镛”之名改为“慕侠”。

  著名的武术家金警钟先生在1933年写的《国术名人录》一书中说:“韩金镛,又名慕侠,自幼好武,曾拜老师张占魁为师,练习形意拳及八卦掌,技成犹不自满,及漫游南北,遇名家无数,互相研讨,艺乃大进,后游安徽,得遇八卦掌南方嫡系应天文老师,随之学艺,造诣及深……故韩之八卦掌、八卦刀、八卦剑、八卦枪、皆甚精熟,为北方八卦门后起之一绝。”

  韩慕侠历经九位名师悉心授教,尽得形意、八卦之奥蕴,将南北八卦合一,形意与八卦合一,独辟蹊径,自成一派,成为北派武术界之佼佼者,被国人誉为“北方大侠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