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,郑州市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、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路子,按照“政府主导、规划先行、政策引领、群众自愿、产城融合、就业为本”的原则,走出一条“中心城市带动、县域组团发展、产业集聚区支撑、统筹社区建设”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。为更好地推进全市新型城市化建设,今日,《郑州日报》《郑州晚报》《中原网》、中原手机报及报业集团新媒体矩阵将同步刊发“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二”——

     因为矿产资源丰富,工业起步较早,新密成长为全国耐材生产基地、全国重点产煤县(市)。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县(市),新密综合实力较强,民间资本雄厚,非农就业充分,但也存在转型发展任务重、资源环境压力大、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等问题。

     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成为郑州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,这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给这座资源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近年来,新密市立足县域实际,顺应群众意愿,以煤矿沉陷区搬迁安置为契机,以棚户区改造为切入点,统筹城乡规划、产业布局、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,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、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、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“三化”协调、“四化”同步科学发展之路。

      顺应群众新期盼

    加快棚户区改造

    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(市),新密市在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压力不言而喻。

    由于该市煤炭企业的持续开采,造成沉陷区不断扩大,同时,煤炭产业还带来环境污染,影响群众健康、农业发展和城市形象,进而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。

     新密因煤而富,也因煤而变。农民群众收入稳步增加,对生活质量、居住环境等的期望值随之提高。另一方面,推进新型城镇化,建设新型农村社区,能够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,为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腾挪出较大发展空间。

由此,加快棚户区改造,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成为摆在新密市委、市政府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     规划先行城乡统筹

    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

    规划先行,谋定后动。新密市编制完成《新密市新“三化”协调科学发展空间布局规划》以及城镇体系、产业发展、交通道路、生态廊道等专项规划。

    城镇体系规划突出中心城区和产业集聚区的聚集承载作用,新密市把全市303个行政村规划为89个新型社区,现有农村70%的人口将进入城镇,30%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56个新型农村社区,全部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0.1万亩,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。

      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产城融合、互动发展,统筹规划工业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。新型社区规划则本着“一代人建房、几代人居住”的原则,努力建设大气、洋气、雅气的“百年社区”。

着力完善城市功能

   分类建设新型社区

   融入大郑州、对接航空港,新密市将加快构建城乡一体、绿色生态的交通路网体系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。

     按照“六纵六横”路网规划,新密市建成和在建道路91条348.7公里,累计完成投资41.4亿元。

      特色化建设决定着新型农村社区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,新密市坚持“市规划、镇主导、村建设”,目前,新密市建成和在建新型社区69个,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,建成住宅715万平方米,入住群众3.2万户12.3万人,节约土地1.5万亩。

    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

    群众生活全面提升

    城镇化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,这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,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。

    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,新密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,统筹谋划产业布局,在城区、镇区周边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、工业园区,重点发展新型耐材、环保装备、品牌服装、绿色造纸等产业,在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周边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,实现居住与就业同步到位。

      数据显示,2011年以来,新密市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已完成投资265亿元,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其中,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方面,建成和在建项目42个;新型社区建成住宅715万平方米,入住社区群众3.25万户12.3万人;交通道路建设方面,实施道路建设项目91个;生态廊道建设方面,绿化廊道61条405公里。